留學生落戶上海
留學生上海落戶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

13671738356

當前位置:政策資訊 > 上海居轉戶資訊 > 居住證一線調查:薄薄一張證讓億萬人獲得什么?

居住證一線調查:薄薄一張證讓億萬人獲得什么?

欄目:上海居轉戶資訊 人氣:0發(fā)表時間:2022-03-11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落戶上海咨詢二維碼  



   薄薄一張證讓億萬人獲得什么 來自一線的居住證調查報道
  新華社記者
  上海(CNFIN.COM / XINHU08.COM)--2.53億人,這是當下中國流動人群的總規(guī)模,相當于兩個日本、3個德國或4個英國的人口,全球。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接近3億。
  這個龐大人群有自己的故鄉(xiāng),但生活在他鄉(xiāng),享受不到戶口所在地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他們也是所居住城市的建設者和貢獻者,但居住地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他們還不能平等享受。海歸落戶上海戶口若報入上海市或區(qū)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戶口若報入由業(yè)務管理部門推薦的集體戶口的,用人單位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的請示函中須注明;戶口若報入本人購買的產權房內的,附房屋產權證。
  “漂”在異鄉(xiāng),心卻難“泊”。包括居住證制度在內的戶籍制度改革,牽動著億萬人心——此前,各地探索已經開始。12日,國務院公布《居住證暫行條例》,一個以常住人口全覆蓋、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的改革路線圖,開始更加清晰地呈現。
  薄薄一張居住證,能否讓他們獲得幸福和安定?未來,他們還有哪些期待與憧憬?新華社記者南下北上,奔赴全國多個城市,實地調研居住證制度的發(fā)展沿革,記錄下一張張居住證背后多樣多彩的百姓故事。
  從“暫”到“居”,一字之差帶來的生活變遷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我們的故事也就從嶺南講起。
  深圳,中國發(fā)展快的移民城市。1850萬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就占了七成。
  已經在這里生活了20年的上海人臧建鳴,至今還記得他1995年到深圳,件被告知的事情是要去辦一張“邊防證”。毗鄰香港的深圳當時執(zhí)行非常嚴格的外來人員管理措施。沒有“邊防證”,到了深圳也進不了特區(qū)。去單位上班后,他又辦了一張“勞務暫住證”,有效期一年,每年都要去重新辦理。
  “不辦不行啊,隨時可能被盤查收容遣送,睡覺都不踏實?!彼貞浾f,有一天下班很晚,他忘記隨身攜帶暫住證,便被攔在布吉關外,費盡口舌才回了家。
  一定程度上講,臧建鳴的忘性只給他帶來些小麻煩。曾經因為一紙“暫住證”,全中國人都知道了一個到廣州求職的湖北籍大學生--孫志剛。他的身亡推動了收容制度的改革。
  2008年8月,深圳市開始實施居住證制度。時間辦理了居住證,臧建鳴十分高興。從“暫住”到“居住”,一個字的變化,他感覺到了這座城市和一個流動人口管理的巨大變化。
  “在深圳生活了十幾年,終于不再是'暫住’了。特別是居住證還帶了一些福利,比如我原來辦理港澳通行證必須回上海,有了居住證后在深圳也能簽注了?!标敖Q說。
  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處長沈莉瑛介紹,2008年版的居住證面向所有外來人口,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辦理2185萬張,基本覆蓋全市外來人口。這版“居住證”“以掌握外來人口信息為主要目的,附著的公共福利有限”。
  同樣是外地求職大學生,來自河南的深圳大學商學院應屆畢業(yè)生陳東堅信,大城市的大門靠自己的本事就能打開。
  陳東的信心來自今年6月起深圳開始實施的新版《深圳經濟特區(qū)居住證條例》。新版“居住證”更加突出服務性,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子女入學、看病就醫(yī)、社會保險、房屋租賃等多種公共福利,相當于“準市民待遇”。截至11月,已有62.8萬外來人口辦理了新版居住證。
  “來了,就是深圳人?!边@個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標語,正通過由“暫”到“居”一字之變,逐步成為現實。
  臧建鳴又有了新的感嘆:“我覺得,居住證還要繼續(xù)淡化不同人群之間的福利差異,讓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讓每一個來深圳尋夢的人找到家的感覺。”
  居住證,想要擁抱不容易
  烤串、烤螺螄、烤大蒜……江西南昌,謝江華和謝曉明夫婦經營著一個燒烤攤,真功實料換來一批忠實“粉絲”。
  老家湖南岳陽有岳陽樓,贛江之畔有滕王閣。生活環(huán)境和紅火生意讓他們并不怎么覺得自己該被歸到南昌市22萬流動人口之中,除了女兒欣怡的教育問題。因為沒有戶口,他們曾經花高價把孩子送到一家私立幼兒園。
  2011年,南昌市正式用居住證制度取代暫住證制度。依據配套政策,持有居住證的非本地戶籍人員子女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權利。6歲的欣怡進入南昌的小學之一--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就讀,本已準備送孩子回老家的夫妻倆喜出望外。
  現實中,不是所有非戶籍人口都能像南昌的謝氏夫婦、深圳的臧建鳴一樣,得到一張附帶公共服務功能的居住證。對于很多身處特大城市的“漂一族”來說,那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31歲的軟件人才王晗2006年從吉林大學畢業(yè),應聘到上海中關村的一家IT企業(yè)開始了“北漂”生涯。至今,他的家里還放著一張為了買房買車辦理的“暫住證”?!斑@些年,我都是'暫住’在自己家里?!闭劦骄泳┥罘N種不便,他東北式的幽默里,透著幾分無奈。
  王晗一直記著件別扭事:7年前他和公司同事為了談一筆國外業(yè)務去辦簽證,因為該國對中國的簽證政策和戶籍掛鉤,和他同去的上海本地同事很順利便申到了簽證,而他的戶口所在地不屬于優(yōu)惠政策范圍,大費周章才拿到了簽證,差點影響到工作計劃。
  2003年起,上海開始實行被稱為“上海綠卡”的工作居住證制度。海歸上海落戶派出所的戶籍民警,負責登記造冊、記錄各家成員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住址、成員關系等各類資料。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并取得學士以上學歷,或擁有中級職稱的緊缺行業(yè)人才可申請,擁有者在子女入學、購房、社會保障等方面都享有上海市民待遇。
  “看著要求不難達到,但申請的人特別多,而且手續(xù)非常復雜,所以我放棄了?!彼f。
  所幸,王晗妻子找到了一份能解決戶口的工作。今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有了“上?!钡奶屗倭藗€后顧之憂?!叭绻移拮記]拿到上海戶口,我們買房要受限制,孩子可能會送去私立學校,算下來10年內的經濟成本大概要增加300萬元吧。”他說。
  王晗只是“北漂”大軍的一個縮影。據統(tǒng)計,上海市從2000年至今,每年平均新增常住人口60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縣級市。在上海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日益接近限、嚴控城市人口規(guī)模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來常住人口成為城市公共福利覆蓋不到的人群。
  怎樣在“為外來人員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合理控制人口規(guī)?!彪p重目標中保持平衡,實現人與城市協(xié)調發(fā)展,成為擺在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準市民”到“市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一紙薄薄的戶口,豎起的是一道外來人口與居住城市之間的“玻璃墻”。留學生落戶中介申辦落戶人員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須五年以上。屬于國家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或者具有特殊專長并為本市緊缺急需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年齡可適當放寬,但須由用人單位先向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申報,經審核同意后受理。
  拿到居住證,從“編外市民”成為“準市民”,過程尚且不易,從“準市民”到“市民”的路途又會有多遠?
  7月,萬眾矚目的戶籍制度改革拉開帷幕。相關改革意見中明確提出,實施居住證制度,讓在城鎮(zhèn)就業(yè)居住的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其他暫時沒有落戶的常住人口,能夠逐步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
  專家指出,居住證制度為解決流動人口問題、完成戶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個過渡階段,是實現城鎮(zhèn)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的重要手段。
  各地在多年改革實踐中,已經通過積分入戶等形式,探索梯度化賦予基本公共服務的新模式。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檔

相關文檔